【骆宾王生平】骆宾王(约619年-约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刚健,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七言诗和赋体文章,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骆宾王自幼聪慧,才华横溢,早年便以文才闻名。他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多舛,但始终坚守气节,不为权贵所屈。他曾参与反对武则天的起义,最终兵败被杀,其人生充满悲剧色彩,但也因此更显其忠贞不屈的精神。
骆宾王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骆宾王 |
字 | 观光 |
出生时间 | 约619年 |
逝世时间 | 约684年 |
籍贯 | 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 |
身份 | 初唐诗人、文学家 |
所属时期 | 初唐 |
合称 | 初唐四杰之一 |
代表作品 | 《讨武曌檄》《咏鹅》《在狱咏蝉》等 |
人生特点 | 才华横溢、正直不阿、仕途坎坷、结局悲壮 |
详细生平概述
骆宾王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文。他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曾以一篇《咏鹅》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儿童启蒙的经典之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却富有深意,深受读者喜爱。
骆宾王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多次受到排挤。他曾在扬州担任小官,后因不满时政,辞官归隐。然而,他的内心始终怀有报国之志。
公元684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引发部分士人的不满。骆宾王积极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起义,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声讨武则天的专权行为。这篇檄文气势磅礴,言辞激烈,成为当时反抗武则天的重要文献。然而,起义失败,骆宾王被捕,最终死于狱中,年仅65岁左右。
尽管骆宾王的一生短暂而曲折,但他留下的文学作品却影响深远。他的诗作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后人,坚持正义、不畏强权。
结语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品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一生虽充满波折,却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文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