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的典故】“精忠报国”是一个流传千古、广为传颂的成语,源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生平事迹。它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他自幼习武,立志报国,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为座右铭,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军入侵,收复失地。他所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成为当时抵抗金军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主和派的排挤,尤其是奸臣秦桧等人构陷,岳飞最终被诬陷谋反,含冤而死。临刑前,他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不屈的精神。
“精忠报国”不仅是对岳飞个人精神的高度概括,更代表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精忠报国典故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 |
主要人物 | 岳飞、秦桧、宋高宗赵构 |
核心含义 | 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精神 |
背景故事 | 岳飞一生致力于抗金,但遭奸臣陷害,含冤而死 |
精神内涵 | 忠于国家、不畏强权、勇于牺牲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常用于激励爱国情怀 |
名言引用 |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
通过“精忠报国”的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位历史人物的悲壮人生,更深刻体会到忠诚与担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