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孤苦出处于哪里】“零丁孤苦”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的状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其中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广为流传,而“零丁孤苦”正是诗中对诗人当时境遇的写照。
一、出处详解
“零丁孤苦”最早出现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全诗如下: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首诗中,“零丁”指的是诗人被元军俘虏后,独自一人漂泊在零丁洋上的凄凉境况。他不仅身处异乡,还失去了自由,身心俱疲,因此用“零丁”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二、“零丁孤苦”的含义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原意 | 形容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生活困苦、缺乏依靠 |
情感色彩 | 带有悲凉、哀伤的情感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写个人遭遇困境时的内心状态 |
三、延伸理解
“零丁孤苦”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孤独,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与无奈。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依然保持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他的诗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苦难,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在现代语境中,“零丁孤苦”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挫折或失去亲人时,这种情感更为深刻。
四、总结
“零丁孤苦”这一成语源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指诗人被俘后的孤独处境。如今,它已成为表达个体在困境中孤立无援的常用词汇。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一词语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意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含义 | 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伤 |
使用场合 | 描述个人困境、精神孤独 |
文化意义 | 反映民族精神与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