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五体投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的敬仰、佩服或崇拜。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带有一定的宗教或文化背景。
一、基本解释
“五体投地”字面意思是“身体的五个部位(头、手、脚)都伏在地上”,即完全跪伏在地,表示极大的敬意或虔诚。这一动作在佛教中常见,信徒向佛像或高僧顶礼膜拜时会采用这种姿势,象征着彻底的臣服与尊敬。
二、来源与演变
“五体投地”最早源于佛教文化,是信徒表达对佛祖或高僧的敬仰方式之一。随着文化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再局限于宗教场合,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赞赏。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 |
表达敬仰 | 他对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感到五体投地。 | 表示极度的敬佩和钦佩。 |
形容佩服 | 这部电影的剧情让我五体投地。 | 表示非常欣赏和赞叹。 |
宗教场合 | 信徒们在佛前五体投地,祈求平安。 | 表示虔诚的信仰和崇拜。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心悦诚服 | 不以为然 |
肃然起敬 | 漠不关心 |
佩服得五体投地 | 置若罔闻 |
五、注意事项
1. 语义强度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
2. 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见于文章或正式场合。
3. 可褒可贬:根据上下文,有时也可带有讽刺意味,如“他为了讨好领导,竟然五体投地”。
六、总结
“五体投地”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最初源自佛教礼仪,后发展为表达极度敬仰或佩服的常用表达。在现代汉语中,它既可以用于宗教场合,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是一种情感强烈、意义深远的表达方式。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五体投地 |
基本含义 | 表示极度敬仰、佩服或崇拜 |
来源 | 佛教礼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高度敬意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肃然起敬 |
反义词 | 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