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悄然降临。唐代诗人白居易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这场夜雪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的诗作《夜雪》,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原文如下: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了雪夜的寒冷,“已讶衾枕冷”,已经让人感到被褥和枕头都变得冰冷,这是对雪夜初感的直接描写。接着,“复见窗户明”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雪光映照下的明亮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静谧而洁白的世界之中。
第三句“夜深知雪重”,通过深夜的感受,突出了积雪之厚重,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时闻折竹声”,则巧妙地借助外界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寂静,竹子因承受不住积雪的压力而发出断裂之声,在这无声胜有声的氛围中,更显出雪夜的独特韵味。
白居易的这首《夜雪》,通过对雪夜中各种感官体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身处其中的宁静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